在群山环抱、空气清新的重庆市黔江区邻鄂镇松树村,80后大男孩简义相用一连串的“不”,宣示一名80后大学生在乡村创业的勇气与执着。
他白手起家发展种植产业,度过绝境后,又闯出了在高海拔山区种植杭白菊的路子,这个大学生“职业农民”还成立了合作社。2017年,合作社种植菊花300多亩,产干菊花6000斤,产值达300万元,纯收入60万元;种植银耳2万袋,产鲜耳2万斤,产值20万元,纯收入10万元。在合作社的带动下,近两年该村21户贫困户顺利脱贫。
重庆市组织了“在希望的田野上”乡村振兴事迹报告会,迄今已举办35期。简义相是报告人之一,他的故事被4万余人现场聆听、520多万人在线观看,这名34岁青年和他身上的智慧、坚韧,诠释了在乡村创业、带动乡邻致富的当代知识青年形象。
事实上,他是松林村历史上**个考上全国知名高校的大学生。2003年,他考入大学时,所在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528元,其偏远贫穷不言而喻。入学时,他步行几个小时到达镇上,再辗转到达黔江,而大巴车从黔江到重庆,走了15小时。
毕业时,和大多数“跳农门”的农村学子一样,简义相选择留在城市。他成功应聘某知名通讯公司,做起了业务员。勤奋而聪明的他很快就成为“销售王”。当时,他能挣取4000多元月薪,而他的家乡,全镇同期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才2594元,他所在的松林村远低于这个值。换言之,他一个月的收入超过家里一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