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,是中国黄连**镇林下“种连”**村,黄连留存面积5千多亩;这里,是大山脚下,峰峦叠嶂、绵延不断,平均海拔近1300米,是典型的高山,距离利川市建南集镇30公里,是该镇*偏远的山村之一。然而就在这大山深处,有一位村民,30年如一日,坚守在建南镇丰竹坝村*高峰,种植黄连近100亩。
绵延起伏的山脉中,细雨淅沥;弯弯曲曲的山道上,车辆奔驰。林中的黄连棚,在雾气缭绕中,若隐若现。丛山峻岭、房前屋后,到处生长着郁郁葱葱的黄连。
日前,笔者随丰竹坝村包村**俞硕、村尖刀班班长覃太清、村支书唐锡端一行到达了王忠连家,只见楼上楼下,收获的黄连堆积如山。
“喂!唐书记,按照你的安排,我拿着测亩仪沿着王忠连家18块黄连棚边缘,足足走了3个小时,测亩仪显示其黄连总面积98.85亩。”“老王,你真了不起!成**了。”村支书唐锡端看着该村扶贫专干邓勇手上的测亩仪,赞叹不已。
他家居住的地方叫春树榜山,林地资源丰富,气候非常适合黄连生长,当地世代都有种植黄连的习惯,但因其生产周期较长,需要5年,多数村民并不愿意种植。从小勤劳的王忠连认定了自己的选择,一心一意地种植黄连。
开始时,他白天在地里埋头苦干,晚上带上笔记本走家串门,向附近的村民讨教,虚心学习传统种植黄连技术。尽管传统种植技术很落后,产量不高,亩产只有200公斤,由于王忠连勤劳,当年种植了10亩黄连,是多数村民种植黄连面积的3至4倍。5年后,收获黄连时,做梦也未想到,他家收入了10万元。
尝到黄连甜头的王忠连感慨万千,那个时候,水稻只有五角一斤,而一斤黄连可卖25元,水稻亩产*多1000斤,一年也只有500块*,五年产值2500元;而每亩黄连却可卖到10000块*,比种植水稻整整高出了4倍。
回忆当时黄连俏销时,王忠连的妻子贺兰珍举了一个实际的例子,有一次,他家三口进餐馆吃饭,结账时忘记带*了,王忠连就随手从衣袋里抓出二把黄连,**连声道“够了!够了!”由此可见,黄连几乎成了当地的通用货币。王忠连从种植黄连中舀到**桶金后,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黄连之梦。
初尝甜头的王忠连,信心倍增,于是扩大了规模,种植黄连达35亩,效益也逐年提高,没两年就盖起了840平方米的新房,电视、冰箱、沙发等电器家具,一应俱全。村民们看到王忠连家富起来了,腰包鼓鼓,大家羡慕不已,于是很多在外打工的青年,都一窝蜂似的回家跟风种植黄连。
因市场规律,加之村民们盲目生产,扩大规模,供大于求,次年,黄连的价格急剧下降,从二十多块*一斤降到了几块*一斤。很多村民因此吃尽了黄连的苦头,作为大户的王忠连也深受其害,苦不堪言。不但没赚到*,还血本无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