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效的沟通是达成共识的*佳手段。群众和干部要互相了解,真心信任,才能合舟共济,携手前行。在工作中,我逐渐发现,群众一般只有赶场天才会往干部办公室跑,找干部办事;干部也只有在工作需要时,才会下村去找群众。这样的模式,有碍于干部和群众的及时、有效交流。正因如此,很多**问题沟通不及时,政策理解有歧义,干部跟群众产生了距离感,导致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,小事变成了难事。
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,走出去都是办法。我在党政办公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,只有密切干群关系,凝聚发展合力。根据全镇的实际情况,制定出“五个一”工作法,即:每半年至少深**系对象家里1次以上,发放1张联系卡,参加1次服务活动,提出1条增收计划,解决1个具体问题。开展“订单式”和“下沉式”工作法,全镇共组织干部党员165人,实现帮扶群众5047户。为更加畅通渠道,镇里注册开通了“三合先锋”**公众号,设置便民服务、惠民政策、办事指南等栏目,搭建起与群众沟通的新媒体快车,让数据多跑路,让群众少跑腿,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家门口。自推行以来,收集意见、建议和解决实际问题550余项。目前“三合先锋”**公众号关注群众已超过2000人,关注人数还在持续上升。
三合是典型的农业镇,经济发展缓慢,财力薄弱,“造血”功能不强,内生动力严重不足,二郎村还是市级贫困村。基层是*好的课堂,群众是*好的老师。为了更好摸清三合发展的病灶,在与群众的无数次“摆谈”后,我深知:脱贫不仅要靠“输血”,更要提升“造血”功能。产业不兴旺,群众自然不能“乐业安居”了。
随着九永高速建成通车,合璧津、省道444的规划建设,15分钟主城,7分钟永川的实现,三合的交通区位优势凸显,我们的干部不能当“守摊者”,要用智慧和坚强破解发展难题。正在此时,党的十九大送来了“乡村振兴”的良机。
三合传统特色农业有基础。在走访调研中,群众对发展茶叶情有*钟,对种植花椒颇有心得,对更新柑橘兴致高昂。为此,党委**一班人,认真调研,细致思考,决心牢牢抓住茶叶、水果、花椒、苗木等产业,按照“集约化、标准化、公司化、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”的路径,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,带领群众往“特色效益农业+乡村旅游+电子商务”这一方向发展。我们牵住了二郎万亩茶园这一“牛鼻子”, 在“生态茶园”种植茶叶12000亩,发动群众种植花椒7000亩、水果5000亩、苗木3000亩。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,全镇引进农业企业7家,培育合作社14家,家庭农场33家。2家全国知名品牌——浙江安吉白茶和云南玫瑰园种植企业落户三合。建成花椒加工企业1个,注册农产品商标4件,重庆市著名商标1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