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靠讲“故事”拿融资的圈子里

来源: 互联网

在前不久一场创客路演上,一名年仅17岁的创业者正在向台下的投资机构代表,介绍着自己创立的“共享图书”项目:每天只要0.15元的费用,读者就能从平台上租到喜欢的书籍。
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位年轻人所讲述的童年遭遇,以及PPT中质朴感人的画面,深深打动了很多现场的观众,甚至有两家机构当时就向他伸出了橄榄枝。

坐在台下,听着那感人的演讲,如不是提前有知情人的点拨,懂懂笔记很难会想到,整个商业项目目前只是一个想法。而这个感人至深的“故事”,也不真实存在。

从内容到策划,年轻人的“故事”都出自一家策划机构之手。曾炳添,港大高材生,作为这家机构的负责人之一,他已混迹于创业咨询市场多年。曾炳添告诉懂懂笔记,这几年来,资本机构都爱上听“故事”,一个创业项目好坏是其次,有没有动人的“故事”情节是关键。对此,他并不忌讳:“所谓讲故事,看似自欺欺人,但却可以**出许多的商机。”

**和创业圈子里,本就光怪陆离,有些创业者热衷“讲故事”,也就成了圈子里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。那么,怎样才能讲出一个好的“故事”呢?

“那些选秀节目上重要**的选手,谁没有个动人的过去?其实,就是炒作罢了。”曾炳添告诉懂懂笔记,实际上自己也是一名创业者,但*初创业时,并没有觉得讲“故事”有多么重要。认为把产品和商业模式做好,才是整个创业项目成功的关键。

然而,他却万万没有想到,自己四年前所创立的海淘项目,在有数据、有销量、有口碑的情况下,距离天使轮**仅差临门一脚时,却被对方告知:商业模式上没有硬伤,但创始人缺少“故事”是败笔。

“我创业太顺利是我的错?有没有搞错!”在听到这样的答复之后,曾炳添很是愤懑。也有不少创业的朋友向他诉苦,说项目在**路演上,被机构痛批创业“故事”缺乏亮点,不够性感,很难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,“的确,要说哪一个行业没有竞争,或者竞争不激烈,我还真说不出来。”

既然项目赢得市场要靠包装,那或许帮企业讲“故事”,或许会比海淘电商来得更**。恰好大学主修的是营销企划专业,曾炳添毅然结束了原有的创业项目,和朋友一起创立了一家品牌策划机构。

投稿作者:email_1003917
首页 创业故事 文章详情

相关推荐

关于我们 | 极速版 | 电脑版 | 客户端

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: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